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大全 > 大类资产配置视角下2018年大宗商品投资逻辑剖析

大类资产配置视角下2018年大宗商品投资逻辑剖析

大类资产配置视角下2018年大宗商品投资逻辑剖析

2018年,在全球经济复苏、货币政策逐步收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交织的背景下,大宗商品作为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,展现出复杂而独特的投资逻辑。本文将从宏观经济、供需格局、金融属性和政策环境四个维度,系统剖析2018年大宗商品的投资逻辑。

一、宏观经济背景:增长动能分化与通胀预期升温

2018年全球经济呈现“美强欧弱”的分化格局。美国在减税政策的刺激下,经济增长强劲,失业率持续低位,推动通胀预期回升;欧洲经济增速放缓,政治不确定性犹存;中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深化背景下,着力防范金融风险,增速稳中趋缓。这一宏观背景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体现在:一方面,美国经济强势拉动原油、工业金属等需求;另一方面,全球通胀预期升温增强了大宗商品的抗通胀属性,吸引配置资金流入。

二、供需格局:结构性调整主导价格走势

从供应端看,原油市场受OPEC+减产执行率较高、美国页岩油增产放缓影响,供需趋于紧平衡;基本金属方面,铜矿供应受罢工、品位下降等因素制约,锌、铝等品种则因环保限产供给受限。农产品受天气异常与贸易政策扰动,供应波动加大。需求端,全球制造业扩张周期见顶回落,中国基建投资放缓抑制工业品需求,但新能源、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对铜、镍等金属的需求形成支撑。整体来看,2018年大宗商品的供需矛盾呈现结构化特征,品种间分化加剧。

三、金融属性:美元走势与利率环境的影响

美元指数在2018年先弱后强,美联储加息进程持续推进,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。强美元通常压制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,但2018年地缘政治风险(如伊朗制裁、贸易摩擦)推升避险情绪,部分抵消了美元的负面影响。实际利率水平抬升增加了持有无息资产(如黄金)的机会成本,黄金配置价值相对下降;而原油等品种因兼具商品和金融属性,在通胀预期与风险偏好间摇摆。

四、政策与环境因素:贸易摩擦与环保限产

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,对大豆、有色金属等商品的贸易流产生直接冲击,并通过供应链传导加剧价格波动。国内方面,环保限产政策常态化,对钢铁、电解铝等行业供给形成持续约束,推升相关商品价格。同时,中国金融去杠杆政策导致实体融资成本上升,部分抑制了补库需求,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因品种而异。

结论:2018年大宗商品投资应注重结构性机会,在原油、部分工业金属上可关注供需紧平衡带来的上行潜力,同时警惕金融属性强化下的波动风险。在大类资产配置中,大宗商品可作为分散风险、对冲通胀的工具,但需结合宏观趋势与政策变化动态调整仓位。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hinatoda.com/product/240.html

更新时间:2025-10-31 09:18:52

产品大全

Top